做出这档子事是想隔应谁!咱们村里人都好好的,就除了你家!你自己说说你们惹了多少事?是不是就不想在这个村子里待了?!” 一旁沉默半天的李婆子突然小声反驳他:“那哪能全怪我们?村里谁家杀猪也没说请我们去吃点,天天那么大的香味我们能不馋吗?周家肉这么多,给我家一块能咋的?” 李富贵被她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说什么给你那叫偷!人家的肉再多关你啥事,凭啥给你?成日里就知道躺在床上,一年到头猪都没养一头,现在看别人杀猪知道馋了?” 想起自家婆子说的王大贵媳妇的事,李富贵更愁了,又开口道:“你们家是不是把大贵媳妇打走了?做这事你们也不怕丧良心!明天赶紧去给人家接回来!要是不接的话,到时候大贵媳妇娘家来找你们算账可别来找我!” “那就不用你操心了,管好你自己家的事吧。”李婆子撇撇嘴,阴阳怪气的嘟囔。 李富贵好心喂了驴肝肺,怒瞪她一眼也不管了,回头对王有泉道:“王有泉,你知道错没?” “村长老哥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再也不敢了!” 李富贵说:“人家周老弟家打你们是你们活该,一个挺大岁数的人,不管好家里人就算了,还跟着一起出来害人,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王有泉直点头,说:“村长老哥说得对,我回家一定管教好婆娘,再也不跟她一起作妖了!” 王大贵狠狠的看向李婆子,眼神中带着一丝毒辣,死婆子嘴贱,刚才还害他挨打! “赶紧给周老弟赔礼道歉,以后给我本本分分的,再有下次,你们就别在这个村子住了!”李富贵被他们折腾的累了,直接放了狠话。 王有泉一听不用去衙门哪有不应的道理,立马对着周老爹又是磕头又是道歉说自己再也不敢了。 周老爹皱着眉头,对着王有泉说:“以后和你婆娘离我家远点,再也不许在我家人面前晃悠!” 何氏拍了拍身上的灰,也指着李婆子的鼻子骂道:“再敢被我知道你骂我家一句,我就去撕了你的嘴!!” 李婆子眼睛透过何氏看到了后面的周娇娇,支吾了一下,没敢回嘴。 李富贵跟周老爹打了声招呼就走了,王有泉自然不敢多待,今天可是吃了一顿好打,和李婆子两个连爬带跑的离开了周家。 牛婶一家关心了两句,劝慰何氏别生气,跟这种人气坏了不值得,待了半晌也回去了。 周大嫂跟家人愤恨的说:“就该把这王有泉两个人送进衙门,让他们好好蹲几天大牢才解气!” 周大哥几个也是直点头,他们心里还生气呢! 何氏说:“临近年关,衙门也不爱管事,既然没偷成又被咱们打了一顿就这么算了吧,以后凡事都小心着点!” 何氏跟周老爹老两口心里都明白,王有泉这事儿事情太小,不可能有多重的处罚,白跑一趟不说,他们没准还得搭银两进去,得不偿失。 一家人在院子里又骂了几句,何氏突然反应过来,看向周三哥,问:“你大半夜不睡觉起来干啥?” 周娇娇一听缩了下脖子,趁何氏没注意先偷偷回屋了。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外头就传来了周三哥挨骂的声音。 第32章 又过了几天, 眼看就要过年了。 何氏带着家人把铺子里的大小角落打扫了一下,把没用完的米面带回去,门落上锁,就等着元宵节过后再回来了。 今天是腊月二十七, 俗话说:“二十七, 杀年鸡。” 何氏一向在意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话,特地早早起来杀鸡, 在院子里头跟周大嫂两个追着家里的鸡满院子跑。周娇娇端着热水出来, 看到这鸡飞狗跳的场景直乐, 过去也帮忙堵着抓鸡。 把鸡抓住, 周二嫂掂量了一下手里公鸡的重量,说:“这公鸡好像轻了不少呢!” “母鸡也不怎么下蛋,昨天一天才捡了五个。”周大嫂也道。 周家院子里现在一共有十八只鸡,新孵出来的小鸡在这个秋天也长成了,一般每天都能捡十多个蛋,但昨天一共才捡三个。 “都是天冷了的事, 明年开春就好了。” 何氏拿着菜刀过来,动作十分利索, 几下子就杀完一只鸡。 “抓紧把剩下的几只都杀了, 要不忙不完了。” 院子里的鸡何氏就留了几只准备留着明年孵蛋,剩下的打算都杀好冻起来。 这天一冷鸡不爱下蛋,喂着还费粮食。现在收拾出来也不怕坏, 到时候过年用来招待客人或自己吃都方便。 四个人一起动手, 把杀好的鸡放在盆子里烫热水拔毛。 烫毛的味道可不好闻,一下子收拾这么多只, 周娇娇光是打下手就觉得自己要被熏过去了, 余光瞅见自家娘和两个嫂子还在摘毛的蒸腾雾气中谈笑风生, 简直佩服的不得了。 隔壁牛婶家也在杀鸡,周娇娇在院里坐着就听到那头牛英响亮的嗓门喊:“二哥!你别跑!上啊!它不咬你!!” 牛婶也喊:“长青你干啥呢!鸡又跑了!!” 周娇娇忍不住笑,抽气间嘴里猝不及防的吸了一口鸡毛的味道,差点没给自己送走。 像这样忙忙碌碌了三天,万众期待的大年三十终于到来。 周娇娇早上起来进灶房的时候,何氏跟周大嫂她们就已经在灶房里忙碌起来了。 抱柴火、解冻肉、杀鱼、切菜… 早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 三个人一想到过年就高兴,连觉也睡不着了,起了个大早就开始忙活。 周娇娇无奈的笑笑,挽袖子加入了干活的队伍。 周四哥在昨天晚上就回来了,现在正跟着周老爹他们给家里贴对联和福字。 何氏把熬好的浆糊端给他们,周老爹拿着刷子沾一下往对联上一抹就开始四处贴,屋子、大门、灶房、仓房、猪圈、鸡窝都得贴上。 忙活的时候,周四哥突然笑了一下,说:“幸亏咱家人都识点字,要不像刘二叔家一样把对联贴错就闹笑话了。” 兄弟几个也想起来了,哈哈笑起来。 村里的刘二叔不识字,把猪圈的对联:肥猪满圈贴在了正屋的大门上,要不是路过的村长李富贵瞅见提醒他赶紧拿下来,现在刘家的正屋上还贴着肥猪满圈呢! 这个笑话在村里一传就是好多年,每次到年底就会被人提起来。 周三哥总结说:“所以还是要识字,咱家的小虎、冬冬还有以后的孩子们都得学认字,不能一个字都不会。” 周老爹点头:“小虎年龄到了,等过完年,看看情况也该送去进学喽!” 周大哥笑的憨憨的,说:“小虎能坐住板凳,以后肯定学的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