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等了三五天,都没有人卖粮食给铺子里。
几个粮店幕后的老板们坐在一起,是一家茶馆的雅间里,叫了一壶上好的高山绿茶,这会儿泡了茶,坐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一个很富态的大老板就开口了:“我说,这到底是怎么个意思?我们平时也是这么控制粮价的,怎么这次那些土包子们,不卖粮食给我们了?眼看着,就要到了缴纳税银的日子。”
朝廷有规定的,缴纳税银,是以半个月为期限,从开始缴纳税银的那一日开始,只有十五天的期限,过了这十五天,还有十五天的时间,但是后半个月,每过一日,税金就涨一分银子!
这就有点滞留金的意思了。
只是一般人家,是无法拖太久的,朝廷也不会让人拖得太久。
越早完成任务,地方官员也是有面子的事情,将来吏部给的评语也会好很多。
越晚完成任务,那就是地方官无能的表现,所以很多地方官员,对于税收这一块很重视,这是他们露脸的事情。
榆树村为啥能在国朝立国的时候,得到新任县令的重视?是因为他们村儿,第一个交齐了赋税和税粮,这才让新县令记得他们榆树村,还对他们态度不错。
但是几个大老板,是想着低价收购,然后倒腾去东北高价卖出的,结果这都好几天了,没人卖粮食给他们。
“收纳税银的日子这不是还没到么?这帮土包子们,就想着多卖俩钱儿。”另外一个瘦了吧唧的大老板,尖嘴猴腮的样子,吊楣稍儿一看就是个抠门儿的主:“等到缴纳税粮的最后几日,他们就该着急了,等到那个时候,我就两文钱一斤的收粮食,看他们卖不卖!”
“我说孙老板,你这价格可够损的啊!”
这个孙老板是新参加进来的人,为人刻薄寡恩,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厉害。
“谁让他们不早点卖粮食给我呢!”孙老板心里更恶毒的想,以后压价的时候,更要狠一些才行,第二年也好继续压低价格,收购粮食。
这是个长久的活计,不在乎一朝一夕。
“可是以往他们都多少卖点给我们,这次我家八个粮铺,一个都没有收到粮食,一斤都没有。”
“我家的六个铺子也是如此!”
“我家的也是,不止是镇子上,县城里也是如此。”
“府城那边可是五文钱一斤收购呢!”
“他们要是有本事,倒腾去府城,那光是路上的花费,就够呛了。”
去府城卖粮食,光是运费,他们就合不来的,所以没人乐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另外就是要路过县城和府城两道城门,按照规定,这样的粮食买卖,都是要上税的,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拼命的压价,这一路要是去了北边儿,哪怕是有人沿途打点,这过各个大城,也得交税,不然没有交税的凭条,如何能跟东北大营的人讲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