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卖到钱,说不定就直接跑了,拿上通知书走人,他们上哪找去?甚至都怀疑季淮这段时间是不是在演戏?故意让他们放松警惕?
她太害怕季淮走了,走了他们家怎么办?冯巧兰怎么办?
冯大峰只当没看到,还对季淮说,“我们没什么要买,你问问小兰想买什么就行了,就算能卖钱,你也留着点,生孩子养孩子也要钱。”
要走的人,强留不住,他可不会祈求。
季淮不养,他就养!
“爸,我知道。”季淮应。
冯大峰没再多说,往屋内走。
“诶。”冯母干着急,看看冯大峰,又看看季淮,脸色纠结,斟酌好一会才走过去小心翼翼说,“小淮啊,你之前说了你今年不去读大学,小兰还和你一起准备考明年大学,你可不能……”
“妈。”季淮知道她要说什么,打断后话语保证,“我说了不读就不读,我不会丢下她和孩子,迟一年也没什么,我不会留她一个人在这里。”
“那就好。”冯母有被他安抚到,往厨房走,期间也在不断回头,明显还是不放心。
第二日,他去的时候问冯巧兰要买什么,她摇头,“你早点回来就行,卖不出钱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留着自己点,应该很好闻。”
她觉得也不会值什么钱,他不要太失望就好。
“好,我尽快回来。”他说完还布置任务,“你在家要好好看书,我晚上回来跟你讲解。”
冯巧兰很听话:“我会好好看。”
季淮走出门口,冯母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躲到外面等他,手里搓着一些钱票,上前要给他。
“妈,你做什么?”他往后退,没接。
“小淮啊,妈知道你没什么钱,这些钱你拿着,可以买买东西。孩子生下来我和他爸也会帮你们养,你别太担心,和小兰好好过。”冯母话说得有些急,还有点语无伦次。
看得出来,她还是很慌,尤其是季淮闹过一次要走。
她真怕他一声不吭就走了。
“我不要您的钱,我又不是去花钱。”季淮还是没拿,宽慰她,“我会努力赚钱养活小兰和孩子,您和爸就别操心太多,你们把小兰养大已经不容易,哪能让你们再操心?”
冯母被他说出的这些话触动,见他要走,再三说,“早点回来啊,妈中午给你煎蛋吃,煮干米饭,家里还有鱼干,也可以做了吃。”
“鱼干就算了,小兰闻不得鱼腥味,别让她太难受。”季淮说完又还特意道,“她这几天看书时间太长,您要是在家,帮我提醒她起来走走,不然该不舒服了。”
“妈知道。”
冯母看着他离开的背景,满脸愁容。大学只要还没开学,她一颗心就无法放下。
第508章年代文里的男知青(7)
“让让,让让。”
“铃铃铃。”
……
季淮走到一边,一个穿着工装的男人骑着自行车从他身边擦过,不断按着铃和叫喊着,语气里略带焦急。
街道上热闹非凡,大多都是工人,也有附近的农村背着一箩筐菜来卖,他凭借着记忆往前走。
沿途中,路边卖糕点的、卖包子的、甚至还有卖各种小吃的,都在卖力么喝着。
他左右观察者,脚步也放慢下来,旁边店铺的老板娘立刻热情问,“小吃包子甜点都有,进来尝尝吗?”
季淮摇了头,视线转变了方向,其实他盯上的是不远处“华侨商店”,那里面可卖着不少好东西。
外头卖不到的东西,尤其是进口商品,里面都有。可惜,这个地方不是谁都能进,进去里面不仅要花钱买东西,还需要“侨汇购物券”才能购买。
而这“侨汇购物券”就已经是稀罕物,首先必须得有华侨的家人或者亲属给国内家人寄钱,国内会根据所汇金额,发放相对应的购物券,简称“侨汇券”,凭此券购买规定的物种,此外还有严格的规定,只能少购,不能超过。
他从“华侨商店”门口走过时,还往里瞅了好几眼,里口大得很,放着一排排商品,但除了店员就没人。
店员都无聊得打哈欠了。
季淮也没停留,背着背篓继续往前走。
收购站很大,收各种东西。他走到收购药材的地方,人也不少,前面还排着队,站在他前面的男人粗壮黝黑,手上提着一个袋子,拎得很紧。
季淮并没在意,从背篓里拿出他用布包好的沉香,跟着往前走。
“是什么?”收购员问前面的男人。
“鸡肠风。”男人回着,又问,“今天收购价多少一斤?”
收购员拎过去称,“十一块八。”
“那还行。”男人很满意。
“二十三点五斤。”收购员算着,“两百七十七块三。”
她的话音未落,季淮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盯着那些被倒出来的东西,一种被晒干的药材,为黄褐色。在缝纫机只有一百多一台的时候,农民下地干活一天的工分只值几毛,两百多块可以算是一笔巨款。
到底是什么药材,这么贵还有这么多?
前面的男人拿到了一小叠花花绿绿的钱票,快速点着钱,再三确认后,这才离开。刚走不远,旁边也有几个男人围上来,看样子是在分红。
“你呢,卖什么?”收购员问季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