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不难,只是看怎么判,是偏于人情,还是法理。 这位解元略做思索,就提笔作答了,科举字体为正楷,便是为了工整。 秦遇那一手字,是经年苦练后,练成的遒劲有力,凝练稳重。 但这位解元不一样,规整的楷体居然也能写出飘逸空灵的感觉。那份灵气从洁白的纸面逼人而来。 秦遇压下心里的惊叹,去看解元的答题内容,少顷,眉眼舒展。 果然能写出那样飘逸好字的人,就不会是迂腐之人。 秦遇收敛好情绪,继续往其他人的号舍行去。 秦遇看到赵锦州时,略微驻足,秦遇先是看字,意外的跟秦遇的字体相合。 秦遇眸光闪了闪,又飞快扫了一眼内容,是一道策论题,虽然答的还有些稚嫩,但这个想法却是很不错,贴合实际了。 秦遇抬脚离去,赵锦州待听不到脚步声了,才长长松了口气。 他真的有些紧张。 会试第六天,气温骤降,还好考生们答的差不多了,没有受太大影响。然而当天晚上,天上下起了小雨,雨丝带着寒意往人肉里钻。 像这种一次考数日的试,天气变化再正常不过了。 赵锦堂给弟弟打着伞,两兄弟身上还披了蓑衣,赵锦州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 秦遇跟其他考官们商量过后,向天子请示,贡院里可否多拨些碳火。 虽然说身体素质也是会试要考的一项,但都走到这一步了。因为身体原因止步,实在可惜。 当然,话肯定不能这么说。 秦遇换了个切入口,言说新帝继位,这是第一场考试,一来求个好彩头,二来也是向天下彰显天子仁德,三来,考生们得天子恩赐,必然感恩在怀,入朝后定然事事尽心。 先帝虽然替新帝扫除了大部分的障碍,但隐患仍然存在。 藩王,老臣,外部势力…… 当初先皇后去世,先帝下了死命令,不准诸王回京奔丧,就是担心藩王乱心突起。 九五至尊之位,太诱惑人心了。 而朝中老臣,先帝虽然料理了一波,但仍留了人手,否则新帝能用的人就太少了,偌大个国家运转不了,会酿成大祸。 新帝现在迫切需要只忠心于他的人,也需要好名声,更想要一个好彩头。 秦遇说的三点,点点都中新帝红心。所以新帝当即就允了。 诸位考生得知这个好消息时,自发的,整齐的,对着皇宫的方向深深一揖。 第三场考试考策论,律法,经义,比例是6.5:2:1.5。 因为增加了碳火的缘故,秦遇吩咐下去,让巡逻官兵提高警惕,发现有烧灼味立刻处理。 秦遇预测的没错,晚上果然出事了,有考生贪暖,多放了碳火,结果暖意熏人眠,衣摆不小心引燃,胳膊被烧疼了才惊觉,还好巡逻官兵闻到空气中有焦味儿,及时灭火。 那考生连连作揖,感谢不已。之后不敢再大意。 次日有人发热,那人也果决,立刻弃了考试,选择治病。其实最开始那人还是有些犹豫的,毕竟都第三场考试了,可是脑子里忽然浮现主考官的话。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主考官话少,但出口的几句话,都是站在他们考生的角度考虑。 本来,本来他还想争取一下,看能不能拜在主考官门下,现在却是一点机会都没了。 会试还在继续,连续冷了两日,第三场考试最后一天,天空居然放晴了。 大部分考生精神头还行,除了零星几个病了,但也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稳住了病情,有些还转好了。此次会试,无人病亡。 因此这一次贡院外面,自然没有了仓惶痛苦的哭声。或许会有些遗憾,但人生本就如此,哪能事事顺利。 会试结束,所有卷纸立刻送往礼部,经专人誊抄答卷后,由礼部和考官们一通批卷。 为了防止舞弊,这些人统一被“看管了”起来。直到阅卷结束,才能出来。 了了和空空在院子里玩耍,玩着玩着,空空就哭了。 张氏放下手里的络子,跑过去哄,“乖宝,怎么哭了。” 空空瘪嘴:“爹怎么还不回来。” 从会试开始到结束,加上各种准备工作,秦遇都是早出晚归,两个孩子都有点儿意见。 现在好了,秦遇家都不回了。 大人们跟他们解释过,但是怎么说呢,道理都懂,就是忍不住。 了了矜持些,不好意思说。空空就直白多了。 好吧,也是家里人太宠了,这不空空一闹,张氏就来哄了。 张氏摸摸孙子的小脸:“快了快了,很快爹就回来了。” 言书适时带着点心出来,哄着两个孩子去屋里吃东西,然后又教他们认字念书。很快就转移了两个孩子的注意力。 言书叹口气,跟阿珠道:“果然不能让他俩闲着。” 阿珠也笑:“但也不能学一整天啊。” 言书:……… 言书揉了揉眉心,哄一时算一时罢。 会试结束后,考生们占据了茶楼,每日都热闹极了。 言书就带着家里人出门逛逛,她私心里也想看看这一届的考生如何。 言书派人提前定了包厢,一行人进入茶楼二楼,在靠窗边坐下。 空空和了了好奇的望着楼下。开始还听不懂,慢慢的,他们发现底下一群人好像在谈论他们爹。 空空回头,小声问:“娘,我爹是主考官吧。” “对。”了了应道:“你天天想爹,却不知道爹在干嘛。” “我知道。”空空不服气反驳:“我就是再确认一下。” 第157章 为臣 杏花盛开, 淡香萦绕,考生们等候许久,终于放榜了。 一大早就有家仆或者书童侯着, 待专人将榜单贴上, 立刻就有人挤上去, 被早有准备的官兵拦住。除了这些考生身边人, 还有赌.徒们也关注会试名次,而最外层才是看热闹的人。 人们下意识会先去看第一名,会试的第一名,称做会元。 “会元是金陵人士桓清——” “桓清是谁?” “桓清你们都不知道,这一届会试中最年轻的解元。” 众人恍然大悟,有人欢喜道:“我发了我发了,我买的桓清高中会元。” 有人激动有人愁,人们接着往下看,一时间百种神态尽现。 榜上有名的还好, 没考上的不免失落,还有人坐在地上垂泪。 最高兴的莫过于最后一名了, 只要会试上榜,就不用担心了。同进士又怎么了, 同进士也能当官啊。 放榜之后就是殿试,上榜的考生不敢大意,都回客栈老实待着。 等到殿试那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