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一行人在军营见穿行而过。
仁宗四望着目之所及的军容军纪,微不可查地摇头,心中叹气不已。
众所周知,因晚唐与五代十国时代,武人掌权、礼崩乐坏的乱象,大宋忌惮武将节度使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全国过半的军队编为禁军、屯兵中央,由税收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们既无?外敌侵扰、也无?向上的晋升渠道,浑浑噩噩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就连当初派出?的收复西南的精锐,也在回京受到封赏后,打?散重?新编入禁军之中。他们如盐入水,被周遭的环境飞快同化,再难复现狄青掌兵时的悍勇,实?在令人扼腕不已。
仁宗听闻此事?时,又何尝不心痛呢。但祖训在上,比祖训更鲜烈的前代教?训在上。他宁可被骂软弱,也不愿回到仁义礼智等同无?无?,到处是物理人吃人的年代。
好在,好在,肃儿兵行险着,为他想了一两全其美的办法来。
思及于此,仁宗便问?:“今日是禁军初读《求知报》罢?效果如何?他们爱听么?”
陈总管被问?了个正?着。
“呃,这个……”
官家面无?表情:“好的,爱卿不用说了,朕知道了。”
连搪塞他的场面话?都想不出?来,实?情究竟如何用脚趾头都想得到。官家虽在意料之中,仍不免有些失望。
他低下头沉思起来,鞋子矶着脚下的沙土,发出?略显刺耳的声响。该怎么让禁军将士们快点接受《求知报》呢,得好好想几个办法。肃儿忙前忙后、一片苦心可不能白费。
忽地,不知从?哪爆开一阵欢呼声,令官家愕然抬起头来。发生?了什么?他与陈总管一同循声望去,后者飞快地“啊”了一声。
“是丙十三?营,赵三?元方才所到之处?”他替官家发出?了心底之问?:“发生?了什么?”
官家不语,默默加快了脚步。
——
什么都没发生?——才怪。
为了报纸诞生?之际最原初的受众,扶苏理所当然地要来禁军军营中转转。他也理所当然地被拦住了,乌溜溜的眼珠子一转,立刻抬出?了官家本人当成借口。
听到“奉旨”二字,虽然没有手谕,但联想到赵小三?元《求知报》主编的身份,以及他近来一连串大出?风头、御前得宠的传闻,陈总管痛快地放了行。
连带着“闲杂人等”苏轼,也大摇大摆走进了他原本一辈子都去不到的禁军大营。
另一位“闲杂人等”王安石就远没有那么淡定了。他听到扶苏假传圣旨的时候,转头就想走——开玩笑,这么刑的事?他可不参与。虽然两人是前后脚的两任状元,但简在帝心和不在帝心的区别也太明显了。
但他刚迈开步子,袖子被一大一小两枚豆丁死?死?地拽着,整个人动弹不得。
苏轼的声音从?左传来:“王大人你别跑呀,来都来了!”
赵小三?元的声音从?右边传来:“王大人,难道你不想亲眼看我怎么开辟《求知报》的军队市场的吗?以后就靠你了。”
王安石的步子迈不动了。
他灰溜溜转过身来,就见到四岁的小豆丁狡黠地一笑,黑曜石般的大眼睛里盈满他看不懂的光彩:“安心吧,不会有事?的。就算我担全责也会把你保下来。”
最多就是被官家撸一把头发,再刮两下鼻子的事?儿——当然,前提是,官家不曾心血来潮,亲自前来视察禁军大营。
《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的花名叫作“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数字看似夸张,却并未作假。仁宗朝与西夏交战了三?年,禁军队伍扩充了太多,国家财政险些入不敷出?。这才引出?后面的庆历改革。
这个数字,想要一一视察过去肯定不现实?。扶苏便抬头问?道:“请问?,禁军分为这么多营,其中哪一营最……”
最什么?
最骁勇?还是最怠惰?
“最中庸呢?”
众所周知,在学校里,检验老师教?学水平不能参考班上的学霸和学渣们。中等生?们的分数才最有说服力。同样的道理,放在军队里也一样。
陈总管“嘶”了声,似是被难住了,想了一会儿吞吞吐吐道:“似乎是,丙十三?营?”
扶苏:“那就它了。”
中庸到连领导都没点印象,选它准没错!
——
丙十三?营的禁军们,实?在没想到自己?也有被贵人点名视察的一天。
戍卫城墙、宫殿等等好事?一向是捧日军、天武军去露脸,轮不上他们。但是修黄河、补城墙之类最苦最累的杂役,也有比他们更加倒霉的人做。他们每天只需走形式练会武艺就好,甚至有人在军队中偷摸经商,日子过得相当安逸。
所以,当《求知报》作为上头的文件分发到营中之时,他们也只有少部分人挑着感兴趣的看了看——当认字的兄弟告诉他们,这里面说“诸葛司马大战”实?则是假的之后,更是一点兴趣也无?,纷纷抛诸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