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杨安国听了,没说相信也没说不相信,扫视了一圈:“那我就在监中看着各位了。”
听了这一番话,扶苏顿时慨然不已。就连他也知道,今日的信誓旦旦,到了日后也未必会实现。但?杨安国还是选择说了。纵然他名声不似同时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响亮,也无登上?教科书级别的文章诗词,但?这不妨碍他是一位人品学识皆为顶尖的老师、真正的大儒。
扶苏没有像众人一样附和,而是在心里头,悄悄地做了一个决定。
杨安国说完最后一句话,又让人给每个考生发了几张纸:“这些是我和你们博士托人找来的邸报,你们参考一二吧。”
众人立刻如获至宝地看了两眼?,收了起?来。殿试的考试内容与?春闱、春闱大致相似,只不过因是最后一关,考的都?是国家近期大事,比起?秋闱考验基本功的“农桑”“水利”等题,时政感会更加强烈。
而邸报则是由官方发放,抄送到各级衙门的工作文件,一般很难在外面流通。有了这个作为参考,相当?于比别的考生多了一份大外挂,相当?于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
怎能不信心满满?
扶苏看着邸报上?的内容:狄青大获全胜、交趾来使入汴京求和、西南喜得?新高?原马场……嗯,有好多是他亲历的,还有更多他知情但?不能对外公?开的内幕呢。
有那么一个瞬间,扶苏都?想寄一封信回去,问问官家殿试会出?什么题。但?他最后还是强行忍住了:不行,这样不是会暗示官家自己会出?现在考场上?,引他来看吗?
还是祈祷他当?天偷懒不出?现吧!
可惜,事与?愿违。
从殿试的当?天起?,扶苏就觉得?浑身不舒坦,只因当?他一出?现在考生当?中,就被众人用目光团团包围住。
大家一致看向某处的场景,是很醒目、也很诡异的。负责引导考生进入集英殿的内侍循着视线望去,立刻“哎哟”了一声,眼?珠子差点落到了眼?眶之?外。
“你你你,你帮我搭把手,我有急事要去禀报官家!”
“诶?你急什么啊?”
另一个无辜的内侍只能接下同僚的活计,一头雾水地把人引进集英殿中去。也幸好,接引的工作一个人两个人都?能干。
这位内侍看着学子们入殿时,被宫廷的广阔庄严所震撼之?后,露出?的无比敬畏与?茫然的表情,忍不住有些好笑。
但?扶苏可不一样。
在一众被震撼得?险些同手同脚的学子中,唯独他面无表情,简直像途经了自己家一样。
不,应该说,这就是他自己家。
喏,那处的藻井原本是红的,涂了好多朱砂等重?金属。还是他小时候靠装病,让它引起?了官家和娘娘的注意,才?特意换掉的呢。谁知道它是不是宋朝皇室子女不丰还短寿的罪魁祸首?
就这么个地儿?,能让他紧张么?
范纯仁摸着下巴:“就连我亦有呼吸凝滞之?感,赵小郎你却如此?淡定,倒是我小看你了。”
苏轼惯例地憋笑。
但?扶苏来到了熟悉的环境后,看到大家都?十分拘谨,自己反而轻松了不少。他露出?个有点得?意的笑容来:“是啊,我心理素质本……来……就……很……好……啊……”
说到最后几个字的时候,他的声音因为僵硬而被迫拖长了。只因为视野的狭角处,出?现了一个他无比熟悉的,此?刻却不敢扭头去确认的颀长身影。
-----------------------
作者有话说:本来立下雄心壮志,要好好努力写,结果今天突然看到一个很好看的文,然后就……(远目)
第84章
是日,仁宗起了个大早。
因次日是殿试临头?,他昨夜哪一位妃子的住处都没去,只在?福宁殿中歇息了一宿,以免第二日神思不整,在?未来的天?子门生们面前?落个不庄重的印象。
为了科举考试挂心不已的,又何?止殿陛之?下?慨然而书?的学子们呢?
仁宗站在?一面齐人高的铜镜之?前?,敞开了双臂,任由宫女内侍们为他穿戴好全套的帝王衣冠。太祖定下?国策,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连皇帝的礼服也与官服相若。每一届科举,皇帝更是要亲自出面,以昭彰自己对士大夫的重视。
在?这一点上,官家自认为做得很好。
他望着铜镜中的自己,不觉淡淡地出神:太祖、太宗皇帝有赵普;先帝有寇准、晏殊……也不知他这一朝又能出几位名臣,会?不会?就有人在?今科士子之?中呢?
“官家,官家……”
一道不和谐的杂声扰乱官家的思绪之?前?,就被他身边的内侍喝退:“官家面前?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