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而琐事当然包括……庆祝的流水席、还有各种各样登门拜访的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对于寻常的举子来说,这些都是疏通门路、扩大交际乃至借机敛财的重要一环。但在扶苏的眼里则全是麻烦事:他都是皇帝的儿子了,还什么人脉不人脉的?
但这事让官家,或者说宫里的人,一来保密的意义就消失了。二来宫里人做事太明显,他怕被人猜到身份,又闹出什么风风雨雨来。找濮王帮忙呢?那也太麻烦人家了,举办宴席可不是什么轻省的活计。
扶苏本来还为这事为难呢。
这下有梅先生担保,国子监出面,简直是打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了。
“梅先生,我答应你了。但是状元什么的我真不敢保证。我几斤几两,梅先生你是最知道的。”
梅尧臣暗自腹诽了起来:就凭你一眼切中大宋积弊的眼光,一篇文章让欧阳修引为知己的本事,何止区区一个状元呢,便是参知政事、枢密使都能当得的。
但他面上却道:“凡事尽力而为,只肖无愧于天地即可。”
扶苏如释重负,重重地点头:“嗯。”
只要不是强求他考上状元就好,若说普通的进士,依他多年的大考经验和历史透视挂,应该运气好还是能撞上的……吧?
但他的心里头,却突然浮现出两个人的脸庞来。其实说到虚荣心,他也并不是没有的呀。不然瞒着官家和娘娘自己偷偷考秋闱干嘛?还不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惊喜?
那不如一口气把事情做绝,到时候再看看,这二位会露出怎么样的表情?
……
汴京这几日炸开了锅。
秋闱每三年都有,原非人人关心的事。但倘若说今秋的解元,是一位年方四岁的稚子呢?
“你在说什么梦话呢?”
这是所有人听到后的第一反应。
但是无风不起浪,越来越多的证据随着流言一起涌现了出来。什么我大舅他二姨的侄孙是保管考生家状的,他说这事是真的。我姑姑的堂兄托关系问过考官了,人家可没否认。
随着“谣言”越描越真,这位神秘神童的身份也渐渐如莲子般被层层剥开:天子恩旨荫蔽的宗室、国子监博士梅尧臣的学生。
“梅尧臣是谁你们虽然不知道,但他是本次主考官,文坛宗主欧阳修的好友呢?这下子你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吧?”
“哦~”
“明白了明白了。”
心领神会的声音此起彼伏,“黑箱操作”的次生传言也在不断蔓延开来,风言风语亦愈演愈烈了起来。
而位于风口浪尖,随时都会被流言吞没的欧阳修,他什么都没做,只贴出了一篇文章来。
第80章
扶苏哪里知道,欧阳修为了自己的名声所留的后手,宛如一碗滚烫的热油,让原本就因为神童出现而躁动不安的汴京,彻底炸开了锅。
自晏殊十四岁入仕以来,世人皆以神童名声为青云直上的捷径。弄虚作假的不在少数,但是真才实学就像是衣服兜里的锥子,只要有,就不可能藏得住。沽名钓誉之辈往往能欺瞒一时,但很快就因某个契机被无情地戳破。
世人原以为,赵宗肃就是这样的人。
毕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太过可疑了。年龄、师承、以及和今科主考官沾亲带故的关系……浑身朝堂上,新政的反对派保守党们,以吕夷简、王拱辰等人为首,都觉得这是个拉欧阳修下马的绝好机会,在民间的舆论中煽风点火、添油加醋。
他们原本打算等风声再大一点,台谏的人风闻状告于上之后,立刻打蛇随棍上。谁知道欧阳修早在开卷定名次的那天,就预料到今天的光景。根本没给他们机会,自己把赵宗肃的卷子公开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