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毕竟前世自己读的就是美术专业,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他都是很拿手的。 只是不知这些画的价格怎样,想到这里,林远秋指着墙上尺寸最小的一副问道,“掌柜,这幅秋山松居图多少银钱啊?” 店掌柜也不欺小,并没有因为林远秋是小孩子,认为买画的可能性不大,而不搭理人家,只见胖掌柜笑着伸出两根手指,道,“两百文。” 两百文! 周子旭惊讶不小,这才四尺斗方的尺寸,居然要卖这么贵。 还有,自己抄了这么多天的书,挣的银钱也才两百多文呢。 何况,比起抄书,画一副画的时间不知要少上许多。 再想起,先前自己学画太过敷衍,如今看来,实在太不应该。 周子旭决定,等叔爷再教大家画画时,他一定要打起十二分认真,好好学画才行。 显然,这样的价格,林远秋也是没想到的。 惊诧过后,他也没管掌柜会不会不耐烦,忙又把边上的几幅花鸟图的价格,一一问了个遍。 等知道都得三百文往上的卖价后,林远秋心中激动,突然有种自己的前世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的感觉。 林远秋要求不高,自己画的画,只要人家能给到一半的价格,他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他的这一想法,在问了朱砂,赭石、石绿,以及石青这些颜料的价钱后,立马收了起来。 也终于知道,那些画为何会卖这么贵的原因了。 先前林远秋画花样,用的都是水墨,所以并不知道这个时代的颜料会这么贵。 这不,才圆圆的一小瓷盒,居然要六十文,要知道,这还是单一种颜色的价格。 林远秋算了算,自己若想把画画所需的几种主要颜色都买齐的话,最起码得花一两多银子。 想到自己手头的五百多文,林远秋只能暂时打消卖画的念头。 唉,等存够买颜料的银钱再说吧。 回到私塾,周秀才给甲班众人布置了今日的策论题目《言民事疏》,并让学生们结合这几日所学的尚书盘庚篇,阐明自己的心中所想。 林远秋心中早已有了开头,不过,在开文之前,他先引用了盘庚篇中的论据,只见林远秋提笔写到:“秋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言曰:我王来,既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 和老林头预想的一样,今年的全族宴,他家不用再像先前那样,坐在风口的位置了。 不过,能被安排在最靠前,且还与林有志相邻,这是老林头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 原本他以为只是把桌子往前挪一挪而已。 再看离得不远的地方,他大哥林金财正一个劲的往他这边瞧,那眉头紧锁的模样,老林头都不愿去多看。 其实要老林头说,坐在哪里吃饭都一样,经过先前的几次冷遇,如今的他也看明白了许多。 …… 第54章 小肚鸡肠 头一次坐在离族长族老这么近的位置,几个男孩子都有些放不开,特别是林远槐和林远柏,连菜都不敢多夹。 要他俩说,还不如依旧坐到风口的位置呢,那边虽然冻人,可夹菜自由啊,不用担心会错了规矩。 哪像现在,恨不得扒着碗里的饭,连头都不敢多抬。 也不怪两人会这么着急,实在是今日席面上有道他们从未吃过的烤羊排呢。 这羊排是高家送来的,昨日拿过来时,还一并告知了做法。 周氏向来在做吃食上有天赋,听了亲家母说的做法后,今日一早就收拾了起来。 其实做法也不难,先把羊排劈块焯水,再重新加入清水,然后是生姜大蒜,还有盐。 等煮至六七分熟之后捞出,接着小火烧锅,而后把一块块羊排放入加了少许油的锅里煎烤,等煎至两面金黄后就可以出锅了。 周氏还特地往羊排上撒了白芝麻,看着既养眼,又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至于那煮羊肉的汤,周氏也没有浪费,去婆婆房里舀了两碗白面,等揉搓成一个个指尖般大小的面疙瘩后,全都下到了汤里。 奶白色的肉汤,再加上圆乎乎的胖团子,怎能不让人嘴馋。 这不,林远柏和林远槐实在没忍住,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后,就各自速度飞快的伸出了筷子,等拖了一大块粘着芝麻的羊排到碗里后,又目不斜视的舀了一大勺面团子羊肉汤,接着相视偷笑,而后低头大快朵颐了起来。 边吃,两人边还在心里替林远秋可惜,可惜今日学堂还未放假,不然这么好吃的烤羊排和肉汤,狗子弟弟就能吃上了。 比起这边的拘谨,女桌那边就要自在了许多,那香气四溢的羊排正好一人两块,吴氏又给每人舀了勺羊肉汤配着吃。羊排不腻不膻,外酥里嫩,肉质鲜美,而肉汤还冒着鲜香味美的热气,一桌人吃得欢快极了。 经过一个月的相处,高翠也算顺利适应了自己的新生活。 说实话,在没嫁过来前,她心里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任谁到了一个不熟悉的新地方,都会感到害怕。 可现下,高翠觉得,能嫁来这个家里,实在是她的幸运。 相公对自己体贴入微,公婆从不为难人,爷奶和善,两个婶婶也极易相处。 还有小姑子和小叔子他们,对她这个大嫂也是敬重有加。 最最重要的是,爷奶公婆,还有叔婶他们一起商量家里的事时,从不刻意避开她。 且在三叔说起新绣品点子的时候,三婶还会让她一起帮着拿主意来着。 这让高翠非常感动,她是知道的,绣品生意可是家中主要钱银的来源,爷奶公婆还有叔婶他们能对自己这么放心,都表明,大家已经打心里把她当成家中的一员了。 果然伯父说得一点都没错,自己这是找到了好婆家啊。 论起绣活,高翠也是做惯了的,这不,跟着三婶学了两天后,就也开始帮着做起绣品来。 老林头和吴氏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两人想起舞龙灯时,龙身和龙尾都是紧跟着前头的龙头走的,所以只要龙头摆正了,那么后头的身子和尾巴肯定歪不到哪里去。 在夫妻俩看来,自家长孙媳妇就好比是得体懂事的龙头,想来接下来的几个孙媳,应该都会有样学样,像龙身和龙尾似的跟着龙头学了。 对于老林头和吴氏来说,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和和睦睦,再让人高兴的事了。 …… 私塾是腊月二十四放的年假。 在回家前,林远秋特地去高掌柜那里买了一卷生宣和一瓷盒朱砂。林远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