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子,“奖励你,最近都很用功。” 陈晴一下子眼睛都亮了,“怎么做了葡萄罐头?” “我之前买苗的那家葡萄种植园今年葡萄大丰收,卖剩下了一部分,我去看过了,都是好葡萄,特甜,就干脆包圆拉回来做了罐头,给你留着慢慢吃。” 陈晴没光听他说,打开了网店一看,果然在新品预告里发现了葡萄罐头的信息,但还是上个月的,新品还没上呢。 “怎么不上预售链接?”陈晴还想买一单给他的网店贡献销售量呢。 杜北按住眉心,“就是怕你又要贡献销售量,所以这次我先寄给你一箱,再上链接。” 陈晴皱了皱脸,“可是你的网店到现在都没有冠哎,销售量和评价很重要的。” 杜北挥挥手,“甭管那玩意儿,就是平台死要钱,而且我的量都不太多,老客户来了一人带点就没了,不用在意这个。” 说来也奇怪,杜北明明做事很认真,视频每天都在发,偶尔长一点,偶尔短一点,技术、脚本和故事性都在进步,但粉丝量一直不多,三年下来还不到十万粉。 广告从来没接过,挣的钱都是挂的自家产品的钱。 但粉丝的复购率能达到90%,基本上等于买过的都会再买。 因此他的心态也意外的平和,采摘园去年就扩大了规模,而且从单一的丹东99品种扩展成多品种,这样一来,一年四级都有草莓可以供客人采摘。 罐头厂和他的合作也成了常年合作,签了长期代工合同。 “对了,我听我妈说,你还给她推荐了几个买菜的客户?”陈晴突然想起来,就问了一句。 “是有这么一回事,最近我家菜地里的菜都没法摘了,就到村里其他家收的,结果有几个客人吃完了饭之后说想买点农家菜回去,我就说让他们自己到你家问问。” 他们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菜地,一年到头都种着菜,自己家吃是够的,有时候吃不完还得做成干菜。 今年陈家种的就挺多的,杜北从他家收了几回,也去别人家收过几回,都是找没打过农药的收。 后来有客人想买点没打过药的菜,他就把自己去收的几家告诉客人,并且带人去买,一来二去的,还给陈家和另外几家种菜多的创收了。 “那感情好,我妈都说再开一片菜地,等着你带人上门买呢。” “可别,卖不掉麻烦了,还不如多养几只鸡,又能卖整鸡又能卖鸡蛋。”杜北对菜不发愁,对肉发愁,没吃过鸡饲料的鸡和蛋难找,猪也同样。 “那我跟我妈说一声,我姥姥养鸡可厉害了,应该有多的,你要几只?我让我妈去我姥姥家里拿。” “越多越好啊,不过你别说了,我去找婶子谈,保证不让她吃了亏。” “你别吃亏才是。”陈晴胳膊肘往外,向着杜北说话。 杜北自然是美滋滋的,就更不可能让陈家人吃亏了,顺便还跟他吐槽了一下最近遇到的奇葩客人。 “有一对小情侣,去采摘园摘了草莓过来吃饭,非要让我做草莓全席,还点名要做什么拔丝草莓,那玩意不就是冰糖葫芦没串起来?” “哈哈哈,那也不能吃饱吧?” “说的是啊,结果人家说什么,用草莓汁和面烙饼,用草莓煮粥,这不纯纯的黑暗料理?” 杜北表示不理解,好好的水果,为啥非要往菜里头搞? 第265章 农家乐小老板(10) 种草莓养家 12月25日下午五点钟, 一辆半旧不新的面包车停在某个中学的门口。 夹杂在众多汽车里,这辆车一点都不显眼,从中学里涌出来的学生们从这旁边路过也半点好奇都没有。 杜北看着时间, 提前五分钟将车发动,打开暖风,然后下车在旁边翘首眺望。 “小晴!这里!” 陈晴也第一时间找到了他,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你真过来了?!” “嗯!说好了要来的, 怎么可能骗你呢。”杜北顾忌是在外面,不敢做过分亲密的举动, 手尴尬的在半空划拉了两下, 又垂了下去。 他自己当然是不害怕被人说什么,但还有陈晴的同学在,总不能让他跟着别说三道四。 反倒是陈晴半点不在乎, 直接对走过来的同学说了一声, “我家里人来看我了,我们先走啦, 拜拜~” 说完拉着杜北就上车了。 “不用送他们一程吗?咱开车也方便。” “他们自己会打车的,而且也不是关系多好的朋友,就是同校而已, 走啦走啦, 我想你了, 想和你单独待一会儿。” 陈晴都这么说了,杜北哪还管什么校友, 直接带着他去定好的饭馆吃饭。 “你怎么定这家店?可贵了。”陈晴一下车, 看到了他之前提过一嘴的私房菜馆, 脸上带着笑, 却还是假装埋怨了一嘴。 杜北嘿嘿笑了一下,揽着他的肩膀往里头走,“你不是想吃嘛,那咱就吃,现在咱也有钱了,该花就花。” “你说的轻巧。”陈晴本来也不是真的生气,自然不会撅他的面子,两人嘻嘻哈哈的走进去,说了预约的姓名电话就被穿着青色旗袍的小姐姐带到了包间去。 私房菜馆贵是有道理的,先不说菜好不好吃,最起码环境和服务是一流的。 杜北看着穿着统一制式旗袍的小姐姐们,不由得思索起来,“呜!”杜北脚趾头一疼,委屈巴巴的看向陈晴,“小晴,你踩我干嘛?” “看你眼珠子不会转了,以为你迷糊了呢。”陈晴散发着和善的微笑。 杜北一下子明白了,故意凑在他脖子上闻了几下,“哪来的醋打翻了?好大的酸味。” 陈晴一个肘击,打的杜北嗷嗷叫,连忙认错,两人重归于好,领着他们的小姐姐只觉得两人真活泼,感情也很好。 点过菜之后,小姐姐给他们倒了茶水,就退出去了。 杜北这才解释,“小晴,你看见了吗,他们这儿所有服务员都穿旗袍,看着就特别高端,是吧?你说,咱村里是不是也应该统一一下?穿传统服饰?” 陈晴思考了一下,摇摇头,“咱们那边的传统服饰太老气了,而且都喜欢做的肥大,冬天穿的厚还行,夏天就看着不够利索了。” “要是改良一下还行,挑一些传统纹样。”陈晴上学这几年见多了汉服、汉元素,不觉得有多难,“不过农家乐和采摘园一共没几个人,有必要吗?去的人多数也就是图一个采摘乐趣。” 杜北看他的茶杯空了,又给他续上,“这不是今年客人多了,还有隔壁市过来的,来了不光吃一顿,还去村里转转,村里就多了一些商店和特产店啥的。” “村长看着零零碎碎的不成样,而且也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