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要是咱们捐的不多,陛下会不会心中不喜啊!” “我看不打紧,如今陛下放空了京中的库房,可钱却远远不够,这次又弄两宫太后太妃捐钱,可就算两宫太后太妃把家当全捐了,也杯水车薪,至于再向京中百姓借五个月的租金,这个又不知道得收到什么时候,我猜陛下放干国库时应该就后悔了,或者在知道他自己到底许下多少钱时,就已经后悔了,只是他刚刚登基,最是重名声的时候,又不好自打脸。 但放国库放到现在,他想必已经悔死了,这次让两宫太后太妃也捐,还让京城的百姓捐,说是捐钱,未必不是一种‘我已尽力的态度’,等到这之后,陛下大概应该就会安排个有声望的人出来反对,然后陛下借机下驴。所以咱们捐多少,都不过是最后一点,捐多捐少都百搭。” 王氏听了点点头,“你这么一说,还真有几分道理,他搜刮些宫中就罢了,连我和曹姐姐都牵扯进来,确实有些过了,既然如此,那就按你说的,我等会去问问曹姐姐打算捐多少,我照着她来一份好了,省得显得我逾越。” 林从这才高兴起来,把钱给李从珂和肉包子打狗没区别,有这钱,他还不如赏赏手下的将士,关键时候还能让人跟着他卖命。 给李从珂才白瞎了呢! …… 和林从想得差不多,两宫太后太妃各捐了一大笔钱后,李从珂果然在朝堂上又提起向京城百姓提前预借五个月租金的事。 此事果然遭到了朝中大部分大臣的反对,忠心为国的,觉得这和收苛捐杂税一样,百姓本来就只是能温饱,此时又是四月,春天春种已过,夏天的麦子还未收正是青黄不接之时,贸然让百姓捐五个月的租金,这简直是要逼死京城的百姓。 就算不是忠心为国的,也很是反对,让京城的百姓拿钱,这些大臣家都在京城,哪家没有些亲戚,谁又愿意出这钱。 所以朝中反对声很大,最后李从珂做凤翔节度使时的掌书记李专美出列,“力劝”李从珂以百姓为重,不可行此昏君行为,并说朝中已经倾朝廷之力赏军,甚至连太后太妃都出私房钱了,实在没有钱了,既然已经尽力,那就够了,而且治军靠得是军纪严明,不能只靠封赏,所以恳求李从珂就赏到这吧! 在李专美以死“力劝”下,李从珂终于“不情愿”的同意中止封赏,浩浩荡荡封赏将士行动终于到这停止了。 林从是作为指挥使第一次上朝,就看了这样一出大戏,等看完,林从咂咂嘴,不由感慨。 终究,还是掌书记背了最后一切! 掌书记享别人不能享的宠信,却也得背别人不能背的黑锅。 反正今日朝堂这一出,军中将士得恨死李专美了,不过好在京城百姓肯定挺感激他的,李从珂也会更宠信李专美,倒也不知道是赚了还是赔了。 果然,没两天,李专美就被提成枢密院直学士,端明殿学士。 * 轰轰烈烈的赏军行动告一段落,林从松了一口气,觉得朝廷终于能过两天正常日子了。 可很显然,事实并未如此。 没几天,朝中就发生了一件事——政事堂两位宰相刘昫和李愚,在政事堂公然相互对骂,甚至大打出手!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它影响太恶劣。 想想政事堂乃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乃是全国最机要的地方,平日庄重严肃,任何一个官员经过政事堂,甚至都得谨言慎行,可这样的地方,居然有人公然骂架。 而且这骂架的还是一国宰相,甚至双方都是宰相,这是何等恶劣的事情。 所以此事一出,在朝堂上引起反响十分大,甚至御史都在弹劾两位宰相不注重身份,只顾争口舌之快。 李从珂也对此很气愤,把两人叫到宫里,询问两人为什么在政事堂吵架。 结果让人意外,两人起争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愚讥讽刘昫是冯道的亲家。 李嗣源在位的七年,最开始是郑钰和任圜为相,后来冯道和崔协入政事堂,任圜被安重诲所害,郑钰心惊,又因为年纪大,就不敢管事,后来没两年病逝在位上,政事堂就只有冯道和崔协,冯道就举荐赵凤入了政事堂,后来崔协突然中风暴卒,政事堂就剩了冯道赵凤,安重诲事时,赵凤因替安重诲求情,险些被牵连,冯道替赵凤求情,出赵凤为节度使,然后就引荐了李愚和刘昫入政事堂。 所以七年中,除了冯道一直没动,政事堂的宰相兜兜转转已经换了几波了,李愚和刘昫就是李嗣源晚年最后一波进政事堂的。 按理说两人都是冯道举荐入相的,应该没什么矛盾,可恰恰相反,两人从进政事堂第一天起,就很不对付,李愚人如其名,性子耿直有些迂腐,但为官清廉,做事认真,而刘昫性子洒脱,做事随意,但擅于理财,冯道引荐两人入政事堂,是想着两人性格互补,做事又各有擅长,可以帮着打理政务,可不想两人谁都看不上谁。 李愚觉得刘昫做事随意,而刘昫觉得李愚性子古板,沽名钓誉,这次政事堂的事,就是刘昫做事随意,出了点岔子,李愚就讥讽刘昫,说刘昫和冯道是亲家,意思是刘昫是靠走冯道后门才进的政事堂。 刘昫大怒,因此和李愚争辩起来,最后两人大打出手。 说起刘昫和冯道亲家这事,虽然是真的,但刘昫入政事堂还真不关这事,因为刘昫是入了政事堂两人才结的儿女亲家,而且冯道不仅和刘昫是儿女亲家,还和赵凤也是儿女亲家。 没办法,谁叫冯道的儿子多呢! 冯道和夫人连生了六个儿子,而且由于冯道早年跟着李存勖打仗东奔西跑,所以有孩子比较晚,老大冯平是冯道三十五岁第一个孩子,这就导致冯道为相这几年正好是儿子说亲的时候。 冯道给儿子说亲,考虑到门当户对的,自然首选政事堂的同僚,所以冯道和赵凤搭班子时,冯道就定了赵凤的闺女给自己长子冯平,冯道和李愚刘昫搭班子时,觉得刘昫闺女不错,就说给了自己二儿子冯吉。 这事说出来虽然听着有些不妥,宰相之间门相互联姻,可问题是冯道在政事堂,圈子就那么大,他不选政事堂同僚的闺女,难道选隔壁枢密使的闺女吗? 那才犯忌讳呢! 所以这事李嗣源在世时也知道,并且乐见其成,朝中也没人说什么。 而如今李愚却用这事说三道四,刘昫自然恼怒,就和李愚争了起来。 李从珂得知两人起矛盾的原因后很无语,冯道和刘昫是儿女亲家的事满朝都知道,李从珂对于两个文臣家联姻也没啥兴致,这事确实有李愚故意挑事在里面,不过刘昫也有些不让人,李从珂只好和和稀泥,然后训斥两人几句,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