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佩文学 > 其他题材 > 宇宙文坛马甲指南 > 分卷阅读13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36(1 / 1)

撒一样把幻想揉进文学里。那种割裂的、魔幻的文学表达,是他们这种边缘文明能向整个太阳系发出的最大声响。 黛尔嘉娜决定重拾写作。她习惯了吸食成瘾物品,一边写诗、创办杂志,每夜有不同的灵感,获得许多同志者。可不久后杂志社被烧了,黑烟滚滚整座城市都能看见,大雨下了整整三年才熄灭了它的火。雨水保留了文字的罪证,同志接连被逮捕沉海。 黛尔嘉娜心灰意冷地回到老家,年幼的青梅已经嫁给本地将领,每天被灌了迷药安置在蚊帐内,将军在旁跪着喊母亲。这些隐私全城人都知道。教堂的钟声一天天都在响,送走了她的邻居。她决定乘坐巴士和大船,来到恩图撒的纪念墓碑前,等待一个新的灵感。 第三卷 名为《他乡怪客》 阿尔瓦多原本是名法官,因为做出不收贿赂的壮举而倍受瞩目。她在土星宣布独立后风雨兼程地赶到首都,希望为和平派出一份力。然而另一个武装派在她到达首都后立刻发起了政变。他们往地上凿了一口深井,涌出的黑泥淹没了整个城市,并且顷刻间变得凝固。武装派走在凝固的土地上,问土地里的人是否服从他们,服从的话就挖他们出来。 阿尔瓦多假意服从,担任了将军的法律顾问,帮将军操办了外交学校。将军问能不能娶自己的母亲,阿尔瓦多战战兢兢地回复也许能娶一个像母亲的人。 阿尔瓦多与她潜藏的同党决议暗杀将军,可将军身负异相,他宽厚的后背有鱼鳞的纹印,声如隆钟从不会有鸟为他停留,衣服也挡不住他身上的疝气。有着特异能力的将军怎么也杀不死,用铅封印在棺材里第二天还会如常起床,然后大发雷霆处死一批人。 阿尔瓦多每日祈祷着,几乎要放弃了。可某一天,她下给老鼠的药无意间放进将军的杯子里,将军竟然毒发身亡。人们欢庆着将军的专制统治终于结束了,摇着五颜六色旗帜的汽车驶过街道。 这座城市开始选拔新市长。可重新登场掌权的都是她不认识的人,报纸忽然声称他们获得民众爱戴,连远在木星的报刊都发来喜报。她的同志去哪呢?她感到十分迷茫,想来恩图撒的墓碑看看,发现墓碑有一行字: 我死后我的文字必定值钱,致这伟大下藏着卑劣的文学界。 …… 《纪念日》的三卷一口气发出,外星读者们也一口气读完。这里的读者阅读水平都比较高,所以读完后都感到一阵思想碰撞的畅快,仿佛全身上下都被贯通了,后劲猛烈让它们呆坐光脑前。 “这是——何等有魔力的文字啊——” 无数位外星读者脑中不约而同地浮现这句话。 然后思路开始活跃,无数的想法雪花般蹦出来,它们迅速地在论坛写下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这是一次全景式的写作。它写的十分细致,借用不同的视角,将一个地方的历史与未来,细节与整体都以一种奇妙的文笔复苏。” 一位回复帖子十分活跃的读者说道。不少外星生物熟悉它的ID,那是论坛内著名的批评家。 “《纪念日》三卷的主人公看似毫无关联,其实命运紧密交汇。她们都与土星经历的多场战争有关,各自的回忆故事描述出一个强权下衰亡枯萎的小城市,以及不同角色如何在时事中随波逐流地活着。她们好像把大作家恩图撒当做希望,但实际上过去的伤疤还隐隐作痛,未来的命途依旧飘渺虚无。 “而我佩服浮灵的是,这三位主人公都具有群体指涉性。” 读者都习惯了批评员总要生造点词出来,连忙问“群体指涉性”是什么意思。 “即一种群体的代表。像是第一卷 的莉迪西娅,她就是被送去外星的知识分子,可回来后却对自己的归属地感到迷茫与阵痛,漂泊无根。 “第二卷 的黛尔嘉娜指代固守故土的诗人,在战火中流离颠沛,食不果腹,哪怕战争结束了也找不到自己的未来。她想学恩图萨,那是唯一能用文学发出声音的前辈,可光靠笔杆子,文人的力量还是太弱了,根本无法彻底改变现状。 “第三卷 的阿尔瓦多是有志向的行动派知识分子,可在权力的阴谋漩涡中也只能如提线木偶般活着……她终于行刺成功,独.裁的将军倒台了,但她的故乡为何还不能摆脱另一个行星的控制呢?到底哪里才是自由的方向? “无力感和迷茫感贯彻三卷。这些描写都全景式地呈现了那个时期的政.治,犹如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这种全景式写法太磅礴迷人了!我认为蓝星小说家不比这里任何小说家要差!” “我也觉得很好看,瑞磊语的翻译文本太对味了。” “一口气读完,脑子都是晕晕的……” 看完批评员的看法,一位读者弱弱地提问: “我还没看,但你说她写的是现实,岂不是文不对题?这可是迷幻文学交流日。” 谁知后面立刻招惹了许多反驳。 “这怎么可能不是迷幻!” “你要看正文,那种感觉,对,感觉,说不出啦,只能意会。” “是让人上瘾的魔幻。” “这是……比迷幻文学更迷幻的魔幻现实文学!” 一个重量级评论贴在论坛激起许多回响,这居然是迷幻文学品牌的小说家发出来的! 那正是呼可,它的长评一发出来,就占据了大幅度页面,让读者们无法忽视。 读者们没有心情看热闹,而是专心地看它的评论,迫切有个点评学者将它们的疑问与情绪宣泄出来。 “我一直以为,抓住思想变化后的片刻感想,是最迷幻的文学。这种文学不需要现实的参与。但我今天从浮灵女士身上见识到了,现实与幻想交织带来的冰火两重天,才是最深入骨髓的写法!这是一种全新的叙事手段!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为什么读起来有种割裂又自洽的感觉。因为浮灵女士总是从现实中多写一笔,带到了幻想之中,浮灵女士写杂志社被烧,天下大雨,这是现实,偏偏要加上一句下了整整三年的雨以及三年不息的火焰,使得证据都保全了,这是幻想。二者衔接得非常圆滑,让生物第一眼看时会怀疑难道是真的,可又马上凭借自己的常识判断那是假的。 “真假结合,虚实相映,偏偏浮灵女士没有放大这种幻想,仿佛只是随手荡开一笔,以至于现实沉重的基调一直挥之不去,魔幻的部分也成了现实的一部分。这种写法我闻所未闻,设计得太奇妙了,冰冷又迷幻,让我为之上瘾! “可让生物胆寒的是,难道书里描写的现实部分就不魔幻吗?频繁的内战,靠吸食成瘾物品寻找灵感,边缘文化的呐喊……这些在我们今天每个拥有道德的文明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