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酸话。 吕媭这么一说,樊哙也没有多想,只道是因为儿子的一片孝心让他感到温暖,便抬手拍了拍樊伉的肩,说:“伉儿你有心了。” 果然还是自家的孩子聪明又贴心。 留侯丞相藤公他们一世英豪有什么用?生的儿子多,加起来还顶不过他一个儿子。 樊哙心里老快意了,越发觉得樊伉送的藤铠珍贵,打定主意,以后除了洗澡之外,其他的时候都穿着,一刻也不脱下来。 不得不说,樊哙的一番脑补正好导致了樊伉所要的结果。 任务圆满完成! 第二天樊哙便穿着藤铠,带着樊伉特地给他做的肉干和炒米出征离开长安,顺便也拖走了樊伉前些日子让人加班加点赶出来的带马蹬的马鞍和马蹄铁。 长安城外,樊伉和吕媭望着风雪中数道人影渐行渐远,直到风雪将他们的身影完全掩没方才收回目光。 别人送亲人上战场是个什么样的感觉樊伉不知道,但这回他亲眼目睹樊哙于风雪中离开家,离开妻儿,义无反顾奔赴前线的模样,只觉得内心酸酸的。 他穿过来的时间不长,迄今也不过一年多,却也能感受得到樊哙和吕媭对他打从心底里毫无私心的关爱。 他又不是什么不知好歹铁石心肠的人,又怎么会不知感动,虽然嘴上不说,但他心底里早已经承认了樊哙和吕媭,将他们当成自己的双亲来看待了。 因为有情,因为挂念,所以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赶赶战场才会更加担忧不舍。 “走罢,回去了。”吕媭收回目光,掩下心中的不安,揽着樊伉进了牛车,打道回府。 城门口聚集了许多像他们一样送别的人群,有勋贵也有普通的百姓,将道路堵了个结结实实。 这个时候谁的心情都是一样的。 吕媭心情低落,车夫也很乖觉,扬着鞭子驾着牛车沉默地往回走。 气温很低,樊伉坐在牛车里,即使放着炉子,依然觉得冷。 他的手笼在袖中,偏过头打量着吕媭的侧脸,发现这位史上鼎鼎有名的女侯如今头上已经出现了白发。 算年纪吕媭此时尚不过将将四十岁,放到现代正是女人们度过了尴尬的哺乳育儿期,没了家庭的负担,重新杀回职场,在事业上拼搏意气风发的时候,而作为皇亲国戚的吕媭已经隐隐露出疲态。 都不容易啊! 樊伉犹豫了一下,主动伸手挽住了吕媭的胳膊,安慰她道:“阿母放心,阿翁不会有事的。” 有了刀枪不入的藤铠,就算有事也会转危为安,除非是樊哙运气实在差到极点,被人活捉,而且敌军又不善待俘虏,直接将他一刀咔嚓了,不然樊哙顶多受些伤,绝不会丢掉性命。 回过神来的吕媭,扭头看到儿子睁着乌黑发亮的眼睛一副萌萌哒的模样,瞬间得到了治愈,无比感动地道:“伉儿说得对,有你这么乖巧孝顺的儿子,你阿翁肯定舍不得受伤的。” 连受伤都舍不得,自然更加舍不得去死了。 那可不! 就算对樊哙没有信心,也要对他的藤铠有信心嘛。 被吕媭感动的目光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樊伉脸微红,借着给煤炉子拨灰弯下腰去,回避吕媭太过热切的视线。 被一个女性用这种充满了热情的目光注视着实在是让樊伉觉得压力山大,哪怕这位女性是他这个身体的亲娘也一样。 “阿母,明天我回栎阳了。”樊伉说。 吕媭惊讶地说:“都入冬了,你还要去栎阳?” 樊伉理所当然地道:“前些日子闳翁捎信来,作坊园已经建成,反正阿翁已经离京,无名兄也没有回来,我呆在长安城里也没什么意思,不如去栎阳多少有点事做。” 以前在现代忙得跟条狗的时候,樊伉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得手抽筯,只可惜辛苦忙碌到二十八岁,依然一事无成,未能达成梦想。 重活一世,换了个身份,只要他愿意,这样的生活唾手可得,樊伉却矫情地觉得不适应了。 有的时候闲着是一件比忙碌更累人的事,太闲了会导致人精神极度空虚,人一空虚就喜欢东想西想,然后做出些让人想以想象的事情。 所以说做人呢,还是忙碌一点儿的好,虽然辛苦,但心里踏实。 再说了人活着,有的时候也还是需要一点儿梦想的,没有梦想的人成天混吃等死跟猪又有什么区别呢? 养得膘肥体壮然后被人拉出去宰杀吃肉吗? 吕媭见他主意已定,也不再多劝,说:“去的时候,顺便给那边的邑夫人送点东西过去。” “哦。”樊伉点头,真心实意地称赞道,“阿母胸怀宽广,有容人之量,不愧为女中豪杰。” 吕媭被他不伦不类的夸奖说得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摸了摸他的脑袋,叹了口气,说:“你不懂。” 有什么不懂的? 不就是他老爹在外面拼事业,阿母在家操持家务,然后阿翁事业成功了,随大流找了朵年轻又貌美的解语花么? 这事他看得太多了。 吕媭看见他的表情,不由抬手在他额头上轻敲了一记,说:“想什么呢?我们家又不缺那点东西。” 那语气平淡得仿佛他们现在讨论的不是樊哙的小妾,而是路边哪个阿猫阿狗而已。 这年头的人,对自己老公的妾室都这么大度的么? 樊伉诧异地想道。 可是吕雉和戚姬的关系就不这样啊。 在他眼里,吕雉和戚姬两人水火不兼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关系才是一个家庭中正室和小三的正确相处方式吧。 为什么他阿母就是这么的与众不同呢? 因为吕媭的态度,樊伉甚至产生了一个非常诡异的理论,其实邑夫人生的根本就不是樊哙的孩子吧! 反正大汉朝的人在这方面特别没有节操。 男人在外打仗多年,回来的时候发现婆娘已经生了两个孩子了,就算这样男人也不会计较,继续和婆娘过日子,孩子照养。 这要是放在现代,完全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老婆要是敢给老公戴绿帽子,不发现则已,要是事情败露,那还得了。 必然是各种撕逼大战,自己撕还不算,还要拉上七大姑八大姨一起撕,不撕得天翻地覆日月无光,绿茶婊身败名裂绝不肯罢休。 这才是一个男人头顶长草的正确反应姿势,要是男人没这反应,那可是会被嘲笑到死。 但在大汉朝,似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大家的反应都很平淡,依然该疼婆娘的疼婆娘,该疼孩子的疼孩子。 据说武阜家里最小的那具孩子就是他在外面打仗的第三年,他家婆娘生下来的。 然而就樊伉所知,武阜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