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佩文学 > 未来科幻 > 化宋 > 分卷阅读2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19(1 / 1)

气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但又问道:“你可是很喜欢火器?” 陈规眼前一亮:“正是如此,可是王符渤告知公子此事?在下数次请命,想要成立一座火器坊,但都被山水姑娘拒绝了,说这是铁器坊的差事——那铁器坊懂什么火器!” 赵士程更加笃定了,果然,南宋时期那个陈规,不但是能让金军吃亏的守城小能手,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弄出火枪队的军官! 他再看了看手中的图纸,微微一笑道:“不错,你做得很好,这东西不改了,按你说的来,甚至于你说的火器坊,可以,吾允了,从此刻起,你便是火器坊主了!” 本来还在画饼的陈规没想到会突然之间,天降大饼,一时间有些晕乎乎,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激动道:“多谢公子信任,陈规必不负所托!” 赵士程点头,越看他越满意,要是以后是这位守太原,那肯定比王禀更厉害几分,当然,没有瞧不起王禀的意思,但术业有专攻不是。 …… 看在这条鱼儿主动进入自己的海洋,赵士程当然不会放过,同意之余,还给这次的工业园区提出了新的改进。 截流的那条小河水量并不大,就是一个小水沟,不会影响汾河径流,赵士程知道太原算是缺水城市,所以直接干预了这的废水处理——后世处理污染,是因为成本大,成本为什么大呢,因为废水里的成分,大多可以用极便宜的价格大量卖到。 但这个时代,至少在赵士程看来,废水是宝贵的,比如炼焦后,洗煤剩下水沉淀后,下沉的煤矸石可以用来铺路烧砖,上层的水可以用来做冶炼的冷却水,比如炼焦的废气——那哪是废气啊,明明是煤焦油、氨气、苯的原材料啊! 再比如洗羊毛剩下的废水,直接排放污染严重,但若是将其中的羊毛脂提取出来,价值千金。 如今也是一样的,在这个运输环境恶劣的时代,没有一样东西是垃圾。 成本不用担心,他如今的财富再修一个晋阳城都轻轻松松,人口先不用担心,用厢军把园区的架子搭起来再说,蓄水池、排污池、地下排水管道,这些东西先修起来,砖窑和耐火泥的调和是一期工程,然后才能修大型的炼焦炉——太原的煤炭含量太丰富了,必须提高效率,才能降低成本和污染,尤其是如今有熟练工人了,他现在也敢弄一些大型的,复杂一点的炉子了。 什么可以吹气去碳的转炉啊,被他大胆地加上去了,当然,不敢太大胆,转炉是把刚刚出炉的铁水用耐火材料转到另外的炉子,再加用大风箱吹入空气,让其中的碳氧化,他只是试试,成不成还是另外的事情。 还有抬高河道用的水利煅压器,也准备上了,不过老实说,如果能把汾河截断了抬高水位,那效率一定——但他只能想想而已,以现在的生产力,这种工程没个十年八年下不来,还是先弄那个小水沟吧。 硼沙能用来焊接,虽然是最古老的烧焊,但至少解决了大的铁件焊接问题,蒸汽动力眼见有望了。 赵士程不由得有些感慨,他一个人,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又是培养人手又是赚钱,如今终于摸到一点工业的边缘了,不容易啊! 对了,人手的问题,倒不用担心,如今汝州那个稻田务,已经把汝州能收的地皮收刮干净,兼并的田地一部分入了皇帝私库后,皇帝开始支持这个机构,把只在汝州推行“公田之法”推广开来﹐在京畿路﹑京东﹑河北路都开始进行,很快就会有大量失地农民居无定所,山水会及时把这些流民挑选后送过来。 什么两只羊一个羌人,陈规他们真是格局小了,招人这种事,哪能花钱呢,后世都是给钱才能找工作!再说奴隶有什么积极性,还得花钱。他这才是既帮了人,又帮了工业建设。 …… 赵仲湜看着儿子成天忙前忙后,仿佛一个陀螺,淡定地喝着茶盘着珊瑚,只要儿子不来找他麻烦,那他就是快乐的。 甚至还会偶尔脑补,儿子说给他建一座雄城,让天下之物,在此地应有尽有。 啧,也不知自己老死之时,能不能看到。 然而,这种悠闲并没维持多久…… “什么,购买矿山?”赵仲湜嫌弃,“这种有伤天和的事情,你自处理便是。” 种氏叹息道:“你又不是不知虎头那性子,他都忙成那样了,你岂能脱得了身,早些给自己寻些小事,虎头看在你是父亲的份上,说不得便不来骗你了。” 赵仲湜叹息道:“夫人啊,你且信虎头,他给咱们找的事情,咱们定躲不掉,你若现了一丁点的愿意,他必会得寸进尺,让你一刻不得闲,咱不找这麻烦,趁着那不孝子还没盯上咱们,得过且过吧!” 第145章 风云将起 厢军, 是大宋建国以来用以收拢流民、避免起义的手段,他们同时也是禁军的补充, 既负责维持各地治安,同时也是国家的工兵,无论是水利、园林、军械、运输、造船,通通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在偏安的百年时,无仗可打的厢军们就成为了各地军头的私兵,军头们会克扣人数,私吞军饷, 也会将他们租赁出去, 颇有后世包工头的风范。 尤其大宋的厢军在做工程方面, 堪称天下第一, 在赵士程大方地给足了工钱后, 汾河下游的工业园区便飞快地建立起来。 先是挖水渠, 然后是造砖窑, 再然后是各个工坊, 还有密集的宿舍和排水渠。 宿舍小楼依然是两层,有钱任性的赵士程这次没用木屋,而是大方地全用了砖石楼, 二层的地板用了木头, 算是一户两室,上楼不是公梯,而是自家墙角加个木梯子,至于二楼是住还是放东西,都凭自愿。 至于老赵想要大园子——赵士程在水池边给他修了个带篱笆的两层小院, 种上树木花草, 让他可以每天顺着池子边的路转悠, 这就算是给他的园子了。 做过工程的都知道,只要钱跟得上,那建筑速度,绝对惊人,赵士程先修起的炼焦炉,在其他工坊还在修炉子时,炼焦坊已经点火开炉。 …… 六月的清晨,天还未亮,田中小麦已收,汾河两岸的大片田地都种上了豆子,草木青翠,盛夏的热气还未开始,小峪村农人们却已经早早地起床,在村口集合。 他们带上装满水的葫芦,穿上布鞋,在一位男人的吆喝下,向南边走去。 一名八九岁,流着鼻涕的小孩子屁股上包着一块打着补丁的布,赤着胳膊混进了队伍里。 “石头你怎么又跟来了!快滚。”带队的中年男人生气地吆喝着。 “爹!我能挖泥!”那小孩大声道,“我做得多,吃得少,能行的!” “不行,人家说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