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而是留在了村里。 还把家里的饮料拿了一瓶给村长送去,健达的荔枝味的饮料可好喝了,爽口解渴,更重要的是上面还写了阿舟涮串的名字。 村长笑道:“我女婿也有一瓶。你们年轻人爱喝,给我们岁数大人都白糟蹋了!” 沈舟道:“不糟蹋,放在井水里拔一会儿,出来的更好喝。” 村长见沈舟要给他也就收下了,道:“这个我得好好保存,一般场合可不能往外头拿。” 村长没等沈舟开口,他率先道:“小沈啊,你们现在做的是越来越好,还有小汽车接送!”他提起这个事儿红光满面的。 就是去县厂子里上班,也没有车接车送啊。这在外头至少是个干部待遇吧。 弄的陈家村的人都跟着眼热。 陈家村的村长过来还说他运气好,要是沈舟分到他们那去,他们也发达了。连车都给配上了, 附近十里八村就属他们最牛气。别人不管拿多少东西,都得走路去县城,他们这可倒好,一天两趟风雨无阻的。 牛村长听着高兴,他也不能否认这一切都是沈舟这个小知青给带来的。 牛村长道:“昨儿陈村长说了,说他们村有个进城办事儿的人。能不能搭你们的班车去县里。他愿意出车费!” 沈舟道:“可以。不过没有座位了。” “站着就行,这就不错了。”牛村长连连说着。要是能搭乘班车去县里,那可方便多了。这边还没通汽车呢。 沈舟道:“我回去跟开车的司机说说,问题应该不大。” 顿了一下沈舟道:“那么多人被抽调走了,村里的地够种么?” 村长道:“能种,都是老农家把式!干这些活儿就跟玩似的。你让他们放心在你那干。”村里人出路少,能在县里上班那都光荣的跟什么似的。 村长也能理解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村里,年轻人走出去就不用受这个累了。 沈舟道:“我们又要扩店了,人手不够。” 村长一听这话顿时精神了起来:“有要招人了这是?” 沈舟道:“这次要招四十个。”新扩了个店,再加上县中心的店也要装修好了,现在缺人。 村长一听就乐了:“这次缺这么多啊?”缺的人多好啊,被选上的机会大。这个消息连他都有些惊喜。 沈舟道:“我想在附近村里招,您帮着把把关。” 牛村长一听顿时道:“你不在村里招人了。” 沈舟道:“我分到下水村,当然希望能多用这边的人,但是种地是百年基业不能丢。要是因为我那一小摊子的事儿耽误了秋收,岂不是因小失大。”在各个村里都有秋收指标的。 牛村长一听也沉默了,这个的确是他们绕不开的事情。 一个招工的名额多重要,他们下水村已经验证过了,那可真是一人选上全家庆祝。 更何况他们这发两套衣服,车接车送的,体面又尊贵。 这要是其他更偏远的穷村一说,那都得来找他。 这种长脸面的事儿小知青交给他了,真的非常给他面子。到时候他的名声可不光是村里人知道,外村的人也会知道。 可是牛村长就是个凡人,还是想多给自己村里谋福利。 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 牛村长不知不觉的就说出了口,就是个闹心时候随口一说,没指望沈舟能说出个什么子午卯酉来。 没想到沈舟还真的给出了说法:“可以机械化。”现代化的农具都被造出来了。就是费用贵一些,农机站那边可租可卖。 要是在后世,几个人都能种上十亩地。 种田机械化是个趋势,极大的能解放劳动力。 这话在后世已经普遍的应用了,可是在这个年代,租机器要钱,机器要烧柴油,请人来操纵机器要钱。 而且再精密的机器也比不上人力。跟机器方方面面比起来,这个年代的人力是最不值钱的! 牛村长脑子里乱成一锅粥,半晌道:“我再想想。”说完就回到村委会了。 紧急找了所有的村干部开会。 找的特别着急,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啥。还有皮实的小伙子趴在村委会外头偷听。 牛村长在里头并不知道,还给大家开会:“县城涮串店还要招人四十个。沈舟让我在附近村里招人,尽量不要耽误种地和秋收。要是都从村里选人,种田可以用机械化上。” 这可是个大消息,所有人都被震慑住了! 连外头偷听的二驴都震撼了,赶紧去地里跟大伙儿说这个好消息。 二驴一说话,其他的人都竖着耳朵听。 几个婶子喜形于色道:“真的么?” “又要招人了?” 二驴道:“但是村长怕耽误秋收,说要不上机器,要么去外村招人。” 地里上机器的这个事儿,农机站那边的同志已经宣传三四年了。但是村村都很抗拒,一年打下来粮食是有限的。去了上交的,再拿一些抵扣农机站设备的钱,这一年不就白干了。 尤其是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就迷信人力,上机器什么的都不能提,一提就炸,就担心那大铁疙瘩跟坦克似的上地里来压来,岂不是把地给压坏了。 这都是村里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连村里的孩子都能洋洋洒洒说上一大段。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要说因为秋收,耽误了去县里的前程,那可不行。 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县里那边买卖越干越大,肯定是比村里有发展,还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有啥意思? “走,咱可千万别让村长犯糊涂。” “就是,咱自己家的孩子还没工作呢,给别的村先安排上了,这不妥妥的大冤种么!” “叫上当家的,咱一块去。” 村里浩浩荡荡的去了村委会。 此刻村委会里面也是各有态度,有的是保守派,死犟不能让人走,都走了,谁种地。 村支书则是支持的:“那农机站的同志们演示的时候你们不也看了。机器能顶二十个大小伙子。省时省力的,干啥不用。” “真要那么好,别的村咋不用?” 村支书道:“要是以前咱村也不用,现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错过了,村里得有多少人戳你脊梁骨。” 村里孩子们也没怎么念过书。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这个机会对县里来说就是个工作。但对村里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四十个名额的,要是安排的好,家家户户都能照顾到。 劳动力是会缺点,但用机器就能给不足。 “你少拿村里人给我扣帽子。” “那你是啥意思?你是对我有意见,还是对这事儿有意见?” “我看你就是想给自己姑娘整进去,要不以前怎么没看你这么积极。”